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扑克文化 » 扑克牌走进小学教室引发的争议

扑克文化

扑克牌走进小学教室引发的争议

发布时间:2016-03-14

    小学教室里,课桌变身牌桌,孩子们当着老师的面,聚众打牌,让很多人无法接受。

    在某个小学校园,有些学生上课玩扑克,不但不会挨批,表现出色的还能得表扬。这是一门新开的选修课“纸牌游戏”,教学内容包括“掼蛋”(流行于江苏、安徽等地的扑克游戏)、24点、扑克魔术、计算概率等。

    打牌从娃娃抓起,在网上引发较大争议。有网友觉得匪夷所思;有家长担心孩子上瘾;也有人为校方点赞。旁观者纷纷扰扰,当局者热热闹闹—纸牌课备受学生追捧,报名踊跃,很快就报满了。课上,老师先教玩法,再打实战,现场指导,还举例讲解赌博的危害。

    现实火爆并未挡住质疑声,就怕孩子们欲罢不能,甚至贪恋赌博。他们可能忘了,这不是学校纵容学生任性打牌,而是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游戏,教学过程是可控的。如果不沉迷、不赌钱,打牌属于一项比较健康的益智娱乐。除了锻炼记忆力、观察能力、逻辑推理之外,还有很多好处,不输给“占领”校园多年的奥数。扑克牌教学所带来的益处:

    1.理解团队合作:“掼蛋”“80分”“大怪路子”,精髓是配合。缺了同伴支持,个人实力再强,也难获胜。

    2.懂得宽容:一旦队友出昏招,是骂“你是猪啊”,还是换位思考,容忍失误?纸牌课开设之初,抱怨声此起彼伏,如今已有明显好转。

    3.建立规则意识:和小时候爱玩的过家家、躲猫猫或搭积木相比,扑克的游戏规则更清晰、规范,有助于培养他们最初的规则意识。

    4.学会控制情绪:牌如人生,即便抓到一把烂牌,只要保持镇定,不自暴自弃,就有机会翻盘;享受过程,看淡输赢,莫被太重的胜负心牵绊。

    综上所述能力,对人生的长远影响,不是和学习一样重要吗?更何况,玩牌起码能放松身心,舒缓学业压力,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长久的爱好。姚明在今年两会上提出的“推广专项体育课”提案,也是希望中小学生能找到感兴趣的运动,相伴终身。和纸牌选修课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