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» 扑克文化 » 扑克真情故事——我与扑克

扑克文化

扑克真情故事——我与扑克

发布时间:2010-09-26

   小时候,我就会玩扑克了。最简单的莫过于“排火车”了,更通俗的名字叫做“捡狗屎”,好像觉得这个俗名更来劲。之后,会玩“五张牌”、“5、10、K”、“捡24”、“争上游”、“升级”,大学里学会了“拱猪”,还有段时间,貌似高雅地自学过“桥牌”。工作之后,还学会了“三打哈”,这可是湖南特产似的玩法,后来在网上玩过打牌的游戏,我的专项就是“三打哈”。到了广东,又学会了“斗地主”。其实,这些玩法,只要有人告诉一下游戏规则,就很容易学了,所谓万变不离其宗。因此,当我碰到那些压根儿都不会打扑克的人,我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
   可以说,玩扑克是我童年生活的一种乐趣。那时候,和小朋友玩,和弟弟妹妹玩。我至今仍能记起那副熟悉而又温馨的场景:放假的时候,爸爸妈妈在玩跳棋,我们三姊妹在打扑克。每当爸爸妈妈为对方悔棋争执不休的时候,我们还可以去当裁判。有时,我们采用打擂台的方式,谁输谁下台,按照现在的说法,叫做“竞争上岗”。春节的时候,我们全家齐上阵,打“双升级”。那时候,打扑克、看电视、嗑瓜子,是我们家春节最主要的娱乐方式。

   我一直以为,打扑克对于开发智力是有一定益处的。女儿很小的时候,我就以扑克为道具,教她认识数字。“排火车”是学扑克的启蒙教材,这里不光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、反应能力,其实也是社会性发展教育的一种方式呢。试想想看,那个孩子不想赢呢?怎样学会赢,怎样不怕输,这恐怕也是需要多次的教育和修炼而得。为了让孩子学会1-10以内的加法,我还自编一个扑克打法,名字就叫做“几加几等于10”。我和孩子手上一人一叠牌,当然只是10以内的牌,每次每人拿出一张牌来,如果手上的牌可以和桌面上的牌凑成10,就可以捡走了。最后,谁手里的牌多,谁就赢了。其实,这是我在火车上,看别人“捡14”,改造而来的。当女儿学会了“几加几等于10”,就可以学“捡14”了。后来,我又教她学习“捡24”,那可是要开动脑筋的活儿了,有一阵子,女儿可是乐此不疲。

   自然,女儿也学会了“五张牌”、“5、10、K”、“争上游”,她还成了小朋友学扑克的小老师。更有意思的是,女儿还会玩几招扑克魔术,都是她从电视里学来的,她还在班会上表演过呢。有一次,她在超市里看到一副迪士尼人物的扑克牌,要求买回来。那副扑克牌精致漂亮,女儿爱不释手。看着女儿这么喜欢扑克牌,那年去苏州开会的时候,我专门买了一副苏州旅游的扑克牌,送给女儿,女儿满心欢喜。每每看到那江南水乡的图片,我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和想念之中。

   今年暑假,我去北京学习,想着要给女儿带一些礼物。正巧小路带我去看“扑克世界”,那里的扑克真是五花八门,让我大开眼界。我连忙给女儿选了一副北京旅游的扑克牌,给侄儿选了一副喜羊羊的扑克牌,最后,我还不忘了给自己选了一副北京胡同的扑克牌。回到长沙,我的大学同学对我选购的礼物大为不解,她哪里知道,扑克牌里蕴含着我们家多少温馨的故事。女儿和小侄儿对这份礼物高兴的不得了,特别是小侄儿,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“喜羊羊”,可有多少人拥有“喜羊羊”的扑克牌呢?女儿都有些眼红了,因为她发现,那副“喜羊羊”扑克牌是限量版的,全国只有1000副。

  前两天,我去潮州的开元寺参观,看到潮州旅游扑克的大幅招牌,我忍不住停住了脚步。我并不缺一副扑克,但是我太喜欢旅游扑克上的图片资料了。打开一看,果然深得我心。于是,我又有了新的想法,以后不管到哪里旅游,尽量收集当地的旅游扑克,这也是一项新收藏吧。

转自jasmine的BLOG